开封消费网讯(付海泉)各国倡导节能减排与自动驾驶、5G等技术的发展是促成智能电动汽车迈入高速成长道路的重要因素。汽车在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后,如今站在电气化、智能化的风口上,已然与过去有别。如同手机这一迭代迅速,能代表科技业一角的应用,智能化电动汽车或许是下一个“手机”,引领科技世代走向未来。1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钓鱼台举办了全球商用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可持续发展论坛,来自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福田汽车、斯堪尼亚、戴姆勒(中国)商用车、现代商用汽车、上汽集团、宇通客车、小马智行和盘毂动力的政产研代表参加会议,以“商用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态势”为主题进行发言,讨论了商用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电动化应用路线、智能化场景探索等问题。
科技巨头入局,国家、各地方政府政策层面也在布局。国家层面:2020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各地在自动驾驶的设施、道路、示范区的建设上也是紧锣密鼓。由百度Apollo支持建设的国内首条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G5517长常北线高速长益段正式通车。
2020年内,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基于5G全覆盖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突破100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
北京将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北京市拟在前期领先的工作基础上,瞄准L4级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统筹“车、路、云、网、图”等各类优质要素资源,规划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1、商用车车型趋向高效低耗,公交与城市配送电动化迅速
商用车车型整体技术向高效用、低耗能发展。随着交通部营运车辆达标车型管理工作的引导,商用车车型整体技术逐步在向高效用、低能耗方向发展。2017年国内商用车辆车型为4万多个,而截止2020年底现行有效的商用车型为14662个,其中新能源车型共计281个
2、换电和燃料电池是货运车辆重点技术方向
续航、自重、价格、稳定四大问题制约电动卡车发展。由于货运多为中长距运输车辆,与其他电动车型相比车辆自重大、价格高,较重的车身不符合载物需求进而导致续航里程短,并且在冬季电动卡车电池可能会出现“亏电”现象,在夏季等电池组也需要面临长期高温的考验。换电模式和燃料电池路线被认为是解决电动卡车难题的重点突破方向。
科技行业不能缺“芯”,对于智能汽车而言更是如此。德国大众称,汽车行业在疫情早期受到了重创,以至于半导体制造商将产能转移到了消费电子等领域,目前汽车行业的复苏使大众等厂商处于芯片供应短缺的困境。大众表示,公司正面临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将调整中国、北美和欧洲工厂的生产计划。
电池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之一,随着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电池材料和产能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全球电池产业龙头,LG化学正式宣布旗下电池业务分拆完毕,LG Energy Solution(LG能源解决方案)正式成立,旨在到2023年将电池产量翻番,到2024年实现30万亿韩元的销售额目标,跃升为“全球第一能源解决方案企业”。同时,该公司也将是韩国首家纯电池制造公司。
理论上,消费者有望在今年体验到L4级别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品质出行。不过,按照现有法律法规要求,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的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还无法上路行驶。消费者也无法完全享受到该技术带来的驾驶感受提升。
“到2030年,业内预计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新车市场比例将达到70%,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在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产业链支持下,还需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需要有关部门为未来做好顶层设计。”陈清泰说道。令人欣喜的是,1月12日,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拟将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范围扩大至高速公路。业界普遍认为,此举会加快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市场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