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消费网讯 疫情之年,受冲击的不仅是经济更是教育。在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后,在校老师都成为了网课直播达人,各地更是涌现出一批批的线上教育机构。线上教育的迅猛发展着实带火了一批品牌直播课,猿辅导、高途课堂,清北网校还是作业帮都利用了一切广告资源进行宣传,无论公交车站还是手机朋友圈无处不见他们的宣传语,如此神似的宣传方案引发了业内的热议,原来他们的宣传全部来源一家广告公司。
由此可见,在线教育行业虽在迅猛发展,但由于大量资本疯狂涌入和监管缺失,许多线上培训机构已背离了教育初衷,从而虚假宣传、甚至卷钱跑路。近日,中央纪委发表相关文章,对在线教育发出“是否存在无序的资本竞争、到底是谁在办教育、如何规范运行依法监督”的三连问,直指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乱象与监管问题。
为何目前在线教育机构教育性越来越弱,资本性越来越强?中国教育科学院的专家解释,资金投入超过常态,原来靠课程产品销售获得回报的机构,无法与靠大量融资获得回报的机构在同一个市场中竞争,于是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机构也被挤压着寻求投资。当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机构有这种需求时,其性质不得不发生变化。
另有一些在线教育重资本轻教育,通过教育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加强可复制性,将教师培育成可复制教案的平庸工具。事实上,要提升教育质量,机构应当有自己的核心教育理念,有不同的人文情怀,而不仅仅是统一模板的课程设置。这也意味着教师培养难度的提升、可复制性的下降。因此,想要平衡教育与商业化,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念才是关键。
2021年1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强调,在过去的一年中,伴随着互联网消费热度的高涨,在线教育等“云上”消费维权较为突出。对此,中消协指出,一方面需要在线教育平台尽快从资本竞争中回归到教育本位,强化行业自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管,联合消协等相关社会组织制定在线教育服务标准,夯实维权制度保障,规范在线教育市场发展。
针对在线教育中难以攻克的预付费模式,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18年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针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做出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教育行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正常行为,一些被淘汰掉的教育机构也正是一种反思和自纠的过程。从长远的发展看,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的教育人而非投资人,投资人必须变为教育者,才能做好在线教育。过于以资为本,必然淡化自身的教育特性;过于急功近利,没有教育情怀,没有潜心对培训体系的深入研究,很难成就好的口碑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