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消费网讯 每当下午放学前,接孩子的家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校区街道,每个小学门口都会人头攒动,而且接孩子放学的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孩子放学几乎成为大多离退休老人的延续职业,然而这普遍现象背后却牵扯了太多家庭的无奈。
为了减负,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教学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于是教育局推出由过去的五点半放学改到了现在的三点半。本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健康发展,理由确实非常必要和充分,但其最直接的负面问题是,大中城市多数家庭存在接孩子和托管孩子的现实困难。
大多数家长上班时间固定,但跟孩子放学时间形成矛盾。如果让孩子上托管班、补习班,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不说,还助推了违规补课现象。市民张女士平时上班紧张,无暇接孩子放学,只得委托给校外作业班帮助接送孩子,辅导家庭作业。据张女士说,作业班因为各年级生源有限,只能按高年级和低年级分班。课程内容不一样,各个老师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作业班的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只能负责看管。
“三点半难题”出现后,大部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加重,辅导班数量也较之前增多,使家庭间的竞争从双休日延伸到放学之后,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父母和孩子的压力一同变大。
部分教师违规参与补课班教学赚外快,课上刻意有所保留,专靠补习班输出“干货”。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只能去补习班补短,造成了义务教育的畸形倾向。一些地方实行弹性放学,提供课后服务但收效甚微,使家长们还是追逐校外补课机构,到了最后不仅学生没有真正减负,家长更是大大“增负”。
目前,各地在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也要为解决“三点半难题”提供支撑。比如,学校延长放学时间,提供相关服务的教师应该有相关待遇跟进,由政府提供补贴的同时,再由家长支持一部分。同时,积极丰富放学后的服务内容,让大多数学生能在学校享受到普惠式服务。延长放学时间,保证孩子受教育的质量,让家长心里有底,实现课后服务与下班时间衔接。就目前来看,要达到给学生和家长减负目的,教育部门与学校理应承担起责任,甚至是主动“增负”。让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足够的学业进度之余,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艺术等课后兴趣类服务,使家长和学生不再额外求助于校外补课机构,这才是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