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周定王为何选择禹州作为长眠之地?
正文:
明周定王,朱橚,一生对中医情有独钟,尤其擅长编著植物学著作。他编写的《救荒本草》独具一格,告诉人们如何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代替食品,以度荒年。该书首开野菜著述一门,前无古人,影响深远。从编写的出发点和编写的内容方法来看,都与以前的本草学著作不同,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那么,为何明周定王会选择禹州作为长眠之地呢?这背后有何深意?
一、朱橚与禹州的历史渊源
朱橚年轻时期就具有远大政治抱负,预判治国无望,方才钻研医药。具茨山主峰及阳坡在禹州境内,从远古时期都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地域。朱橚鉴于历代医药家都在具茨山生活过,认识到具茨山是中原草药宝库,由此时常来具茨山观察植被、采集样本编著《普济方》《救荒本草》。由于他爱药、识药,不但知道了药的价值,也发现具茨山还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花费十多年时光筑陵修墓,于1425年葬于禹州具茨山(明山)。
二、《救荒本草》的社会作用与历史价值
朱橚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由于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认为《救荒本草》“颇详明可据”。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其中的材料,而且还吸收了它描述植物的先进方法。明代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将《救荒本草》全文收载。清代重要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草木典”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
朱橚的一生,是对医学和植物学不懈追求的写照。他的著作,不仅影响了后世,更让禹州这片土地,与他紧密相连,成为了人们纪念他的地方。
三、结语
明周定王选择禹州作为长眠之地,不仅因为他与禹州有深厚的渊源,更因为他对医学和植物学的贡献,以及《救荒本草》一书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禹州,成为了他与世人共同记忆的载体,传承着他的学术精神和人生哲学。
作者信息:
铁绍文,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总监,对中医药文化有独到见解。 王国斌,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对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有深入研究。 许敬生,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古文研究专家,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厚的造诣。
转载请注明来自嘉倩网,本文标题:《明周定王为何葬于禹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