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汇总了中考中常见的十类成语误用情况,包括望文生义、色彩不分、对象不当、人称或角度失当、范围不清、功能混乱、画蛇添足、不合习惯、不合逻辑和形近易误、音近易误等,同时提供了100个易错成语及其解析,帮助考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避免在中考中因成语误用而失分。
目录:
- 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 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 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 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 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 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 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 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 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 形近易误,音近易误
中考常见易错成语100例
- 郑重其事
- 责无旁贷
- 崭露头角
- 辗转反侧
- 指手画脚
- 再接再厉
- 诸如此类
- 中西合璧
- 志同道合
- 自得其乐 ...
实例解析
1. 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例如:“文不加点”中的“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2. 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例如:“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都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3. 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例如:“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4. 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例如:“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
5. 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例如:“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此处用来形容各类报刊出现,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6. 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例如:“发扬光大”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谓语。此处误将其当作名词性成语,使之带上宾语,造成错误。
7. 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例如:“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8. 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例如:“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
9. 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例如:“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10. 形近易误,音近易误 例如:“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使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
通过以上解析,考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中考中常见的成语误用情况,避免在考试中因误用成语而丢分。同时,掌握这些易错成语及其解析,有助于考生更准确地运用成语,提升语文水平。
转载请注明来自嘉倩网,本文标题:《中考常见十类成语误用汇编(附词义解析+100个易错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