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建议修改为:“揭秘海参崴: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重镇与其人口变迁”
内容重新润色后如下:
海参崴,坐落于日本海西北岸、阿穆尔半岛的南端,纬度为北纬43°08′,相较于哈尔滨(北纬45°48′)和长春(北纬43°53′)更靠近南方,且其得天独厚的沿海地理位置更显优越。阿穆尔半岛三面临海,西边是阿穆尔湾,东边是乌苏里湾,南边是彼得大帝湾,陆地则被低山丘陵环绕,地势险要。半岛的南部还连接着俄罗斯岛,两者互为犄角,由俄罗斯岛大桥相连。半岛长30千米,宽12千米,西部的金角湾更是长约7千米,入口处湾宽约2千米,水深20-30米,为海参崴港的主要船舰提供了理想的停靠地。
海参崴不仅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远东联邦管区行政中心的所在地,更是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地,其港口甚至能停靠航母。自古以来,海参崴便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这里便有人类居住。698年,粟末靺鞨人在此建立渤海国率宾府;辽朝时属上京道率宾府;金朝时属上京路辖下恤品路;元朝时建永明城;明朝时属木阳河卫;清朝时属吉林宁古塔副都统,称海参崴。1860年,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给俄国,沙俄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
俄罗斯目前最长的铁路是西伯利亚铁路(含支线),被誉为俄罗斯的“脊柱”,又称第一亚欧大陆桥,连接莫斯科和海参崴,全长928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从莫斯科出发,到远东双城子站约9147 千米,从这里分成两条线,一条通往海参崴,另一条则通往朝鲜平壤。苏联时期,从乌克兰基辅到海参崴的铁路长约11085千米,是当时世界最长的铁路线。
西伯利亚铁路从莫斯科到乌兰乌德,有一条支线南下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进入我国的二连浩特,途经大同到达北京。西伯利亚铁路往东到赤塔,有一条支线进入我国满洲里,途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到达北京。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大城市,从西往东(大致方向)分别是: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秋明、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新库兹涅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赤塔、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海参崴。这些城市,大多在西伯利亚铁路线上。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参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战期间,海参崴港成为俄军接收美国支援物资的主要海港之一。而二战期间,苏联在波罗的海、黑海的主要港口均被德国海军封锁,美援物资在海参崴上岸后,经西伯利亚铁路运往欧洲战线。如今,海参崴依然是俄罗斯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港口,是西伯利亚铁路和太平洋航线之间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人口方面,1992年,海参崴的人口为64.8万,到2010年降为59.2万,而到了2021年,其人口又回升至60.1万,成为俄罗斯远东联邦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仅次于伯力。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嘉倩网,本文标题:《海参崴人口有多少?为何成为俄罗斯在太平洋的重镇 》